服务电话
4008091681
描述

“古镇+生态”讲述“同里自然有故事”

  一年一度的“同里之春” 国际旅游文化节于近日开幕,本届旅游文化节涵盖了“ 生态、人文、科创、围棋”等内容,诠释了全域旅游时代同里文旅融合的新内涵,而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的同期开放,更开启了同里人文生态之旅的新纪元。 古镇游与生态游叠加的全新游览模式,进一步充实了“同里自然有 故事”旅游品牌的内涵。


  同里“自然”有故事

  提到江苏吴江同里古镇,很多游客的第一印象便是小桥、流水、人家,其实在同里,游客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江南水乡,还能走进自然探索一番。

  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同里镇肖甸湖村,占地1142.7公顷,有植物91科237属301种,鸟类181种,其中省重点以上的保护鸟类79种,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是全球鸟类迁徙东亚—澳大利亚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

  目前,该湿地公园筹建、规划了学术交流中心、水上游览码头、丛林咖啡馆、澄州老街、科普馆等公共设施,游客可以从游客服务中心乘坐小火车入园,途经草本植物园、澄州老街,再泛舟湖上。除了自然风光,景区里也不乏“小资”情趣,到自然教室做手工、在丛林咖啡馆喝上一杯咖啡,也是一种享受。游客还可以参加“神奇的湿地”“自然竞技场”等亲子体验活动,或预约参加观鸟活动,在鸟类保护员的带领下观察鸟类。

  在同里旅游公司副总经理何虹看来,呼吁游客保护自然、保护湿地,首先要让游客走进自然、热爱自然,因此湿地公园引入了一系列游客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项目,如设置青蛙探索点、观鸟点、昆虫步道等,让大家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自发地关爱动植物。

  开发与保护并行

  苏州市同里湿地公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海燕告诉笔者,景区近两年的主要工作就是恢复和重建湿地环境,如对湿地水系展开水质保护、净化及水系整理等工作。为确保水质,当地不仅完善了保洁制度,还创新性地组织周边居民成立湿地管护队。在加强水岸保护方面,设立了自然原型护岸、桩基护岸、硬质护岸、亲水型护岸4种保护措施;投资2440万元贯通2095米的澄湖—白蚬湖水系,并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巡护水域,严禁占湖养殖行为,创建巡护队伍进行日常巡护,收缴非法捕捞设备、制止和打击各类侵占及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同时开展鸟类栖息地恢复工程,在地势较高的水岸处种植柿树、樱桃、枇杷等果树,吸引食果鸟类来此栖息。

  庞海燕说,除了前期的恢复、重建湿地环境外,多样化的宣教工作也很重要。为此,景区在解说方面下了苦功,发挥“解说+”效力。庞海燕介绍,景区结合“解说+”湿地保护、监测、宣教融合创新的需求,对湿地公园宣教资源进行了梳理,从人员、硬件、场馆等多方面完善公园解说系统。目前,景区拥有宣教人员6名、专业生态讲解员4名,并组建了鸟类保护员团队专门负责带游客观赏鸟类;建设自然教室、科普馆等室内宣教场馆,并与周边学校签署合作协议,每周为学生提供1 节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设计的自然课堂;安装标识展示系统、建设宣教长廊等室外宣教设施,明确标注游客位置并告知游客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等,以“解说+”为基础,为创造公众参与湿地自然观察、湿地科普调查、湿地自然创作等活动提供条件。

  “古镇+生态”开启旅游新纪元

  “20 世纪90年代,对游客来说古镇旅游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游客在出游需求、理念方面发生转变,游客难免对单一的古镇游产品审美疲劳”,何虹表示,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的开放,“古镇+生态”游的全新组合将为当地吸引人气,有助于当地餐饮、住宿消费的提升,延长游客在吴江旅游的过夜天数。

  目前,景区已经开通了“同里自然有故事”旅游班车,购票游客可以直达湿地公园、同里古镇、北联村景区,同里还以北联村、肖甸湖村等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地启动“田园乡村+旅游”试点村建设,通过打造1—2个3A级旅游景区村,构建优质民居客栈集群,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这也将为肖甸湖村旁的湿地公园带来更多的关注度。

  如何改变游客对古镇旅游的固有印象?事实上,早在2016年同里便以游客体验感为基础,提炼园林古建、休闲娱乐、乡野生态、美食购物、民俗风情等五大核心吸引物,推出“同里自然有故事”核心品牌。经过几年的打造,当地开发了北联村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并打造了“北联村油菜花节”春季赏花节庆品牌,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的开放也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旅游内涵。

  据了解,今年初吴江区提出打造“八大标杆”的目标,指出要全力打造环太湖产城旅融合标杆,同里镇提出“五个提档升级”的行动纲领,其中重要一环就是文旅品牌的延伸。吴江区副区长汤卫明表示,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是同里、周庄两大古镇旅游线上的新旅游亮点,也是苏州城区东南部的生态绿肺,要秉承生态优先,统筹社会、经济效益,保护好这片净土,将其打造成吴江旅游文化的一张绿色新名片,相信吴江的全域旅游发展会迈上新台阶。(袁婷婷 邰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