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4008091681
描述

(行走中国)四川雅安古路村:一条索道让“天梯上的村庄”飞越贫困

)大渡河畔,峡谷幽深、壁立千仞,一条索道将悬崖上的村落与外界相连。

车厢缓缓地在索道上移动,仿佛漫步在云端。一大早,村民们就围拢来,亲眼见证这场村子里的“盛事”——古路村客运索道开始调试。

“很快就能坐上索道出村了。”看著车厢平稳落地,22岁的村民李健有些激动,从小到大,出村都是他最深刻又复杂的记忆。

古路村是个400多人的彝族贫困村,位于四川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大渡河畔一处高达近千米的悬崖峭壁之上,不通公路,长期与世隔绝,被称为“天梯上的村庄”。

在李健小时候,下山的唯一办法是攀爬悬崖峭壁,村民们砍下藤蔓,中间捆上木棍,做成梯子,手脚并用,沿著藤梯一点点爬下山。“下雨天悬崖上往下掉石头,不敢爬藤梯,也就出不去。”在李健的记忆里,出村非常可怕却又很开心,“下了山,能去乡上赶集,买好吃的,还能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

攀爬藤梯太危险,2003年,政府出钱,村里人出力,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小路,可让骡马通行,当地人称为“骡马道”。“骡马道”全长5.4公里,从山脚下一路沿著峭壁蜿蜒而上直至山顶,爬一圈下来要3个多小时。

在这条“骡马道”上,李健从少年成长为青年。

2013年,“精准扶贫”的理念开始推行,一系列顶层设计也逐渐拉开布局:不同于此前低效粗放的扶贫方式,“精准扶贫”具体要求了对象、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等六个精准,实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这个“天梯上的村庄”被纳入县里“精准扶贫”计划。基层干部组织村民多次讨论,每次“院坝会”就开在农户家门口。永利乡党委书记侯鸿斌说,刚开始时,村民们要求和其他村一样修公路。县里请了专家来实地勘探调研,修盘山公路大概造价要5千多万,难度很大,还破坏古路村的自然生态。专家研究建议,可以修一条索道。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乡、村干部天天拿著索道效果图,到村民家里“串门”。“修索道不仅方便进出村,保持了原有的环境生态,更有利于村里发展探险旅游,老百姓以后就有了挣钱的路子。”侯鸿斌说,不能因为修公路破坏了环境,更阻止了古路村未来的旅游发展。

一家家劝、一户户说,在乡、村干部的努力下,村民们终于接受了修索道的方案。

县里拿出2400万专项资金,2015年8月,一条跨度760米的索道正式启动施工,一头连著古路村斑鸠嘴,一头连著马坪村二道坪,垂直距离地面约700米,建成后可以往复式运行,一次可载40人。

侯鸿斌介绍,索道横跨大峡谷,冬春季节峡谷中横向风较大,索道专门采用两根平行的承载索支承一个车厢,配H型吊架,可以避免大风引起车厢横向大幅度摇摆,增加索道运行安全性和乘客舒适度;同时还配备一条独立的水准救护索道,以备不时之需。预计年底前,索道将正式运行。

“原来,出村也可以这么简单!”李健激动地说。

索道修了,村里也有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悬崖峭壁的粗犷与野性、长期与世隔绝形成的风俗习惯……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将因索道的修建而被盘活。目前,古路村索道入口处的旅游服务中心正在修建中,县里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打造彝家新寨、修建景观小道、创建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适应旅游发展需求。

彝家人的淳朴与传统,大峡谷的壮美与磅薄,深山村落的幽静与柔美……有著400多年历史的古路村,从悬崖上的天梯一路走来。“预计两三年内,古路村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对于未来,侯鸿斌很坚定。

古路村的变化也让年轻人看到了希望。“把院子扩大点,修一个小亭子,打造成小而美的‘彝家乐’,方便游客吃饭、住宿。”李健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