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4008091681
描述

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 改造再利用成主题

【侨报网综合讯】6月12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建设、改造过程对外披露。在众多场馆中,其中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是位于首钢园区北区的单板大跳台建设项目的设计理念,这也是该园区的首次对外披露。

根据《北京日报》的报道,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南部约1公里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参观首钢园区后表示,首钢园区将老厂房、高炉等工业建筑变成体育、休闲设施,让老工业遗存重新焕发了生机。“在工业旧址上建起标志性建筑,这个理念在全世界都可以说是领先的。中国做了一个极佳的示范。”

不久的将来,首钢园区前所未有的“工业特色冰雪场馆”将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作为将来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遗产之一,大跳台在赛后将保留其体育运动本质,用途主要包括中国国家队训练、承办国际国内赛事、海内外其他单板大跳台团队训练、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拔基地、赛事管理人员训练基地等。

新建场馆“冰丝带”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根据北京《新京报》的报道,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今年9月完成主体结构后将“拔地而起”。

国家速滑馆公司董事长武晓南提到“冰丝带”在规划建设中的可持续利用理念。为了在赛后实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运动的全覆盖,更多地为民众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动空间,国家速滑馆特别采用了“全冰面”设计,1.2万平方米的冰面也是“亚洲之最”。

“在赛后,很多的区域可以直接转化为群众冰上运动、培训和娱乐休闲的配套设施。奥运需要的供餐区可以变成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外,新闻发布厅还可以作为冰上培训的功能用房和配套区域。”武晓南说。

除了新建场地,作为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场馆的水立方,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也将转换成“冰立方”,作为冰壶项目场地。根据比赛需要,游泳池区域将转换成冰壶场地,两侧新建临时看台、约4500个座位,同时对空调系统进行改造,并新建除湿系统。

“我们进行了多种转换试验,最终确定了钢和混凝土的组合。将泳池抽水,搭上钢架和支撑板,铺上保温层、防水层,前后共20余道工序。”而且这个架子可以随时拆除、重复利用。